艺高胆大 颅内“拆弹”——访神经外科专家黄纯海
2016-08-12 15:22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xck 点击量: 2
艺高胆大 颅内“拆弹”
本报记者 梁湘茂 通讯员 袁桂湘
人的大脑非常精密,里面密布血管与神经,一旦颅内发生病变,令人痛苦不堪,甚至会危及生命。特别是颅底肿瘤及脑动脉瘤,深藏血管与神经之间,是一枚“定时炸弹”,切除难度极大。由于肉眼无法辨清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血管和神经,必须在显微镜下实施手术,才能对这“定时炸弹”进行切除或夹闭处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黄纯海就是一位“拆弹”专家。7月22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黄纯海。
现年44岁的黄纯海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人,2008年作为人才引进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工作。
“刚到州人民医院时,神经外科比较落后,显微镜手术、微创手术还没有开展,床位仅28张,一年手术不足200台。”黄纯海介绍说。在他的带领下,目前神经外科已常规独立开展了鞍区肿瘤、海绵窦肿瘤、脑干肿瘤显微切除手术及颅内各类动脉瘤的夹闭和介入手术,并被评为湖南省级重点建设专科。
黄纯海还清楚地记得运用显微镜做第一例手术的情形。2009年,41岁的永顺县患者向美荣(化名)女士在亲属陪护下来到该院就诊。她头痛欲裂,吃东西都会呛,非常痛苦。从内科转到神经外科时,黄纯海带领团队准确地诊断出是延髓肿瘤在作祟,压迫周边局部神经,引起头部剧烈疼痛,如果不及时施术,肿瘤会压缩神经中枢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黄纯海带领团队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大胆操作,将患者颅腔打开,在显微镜下小心地分开血管和神经,切除了一个3厘米大小的肿瘤,再经过后期治疗,半个月后,病人康复出院了。那年,向美荣的丈夫特意从永顺县一个小村子里搭了两天的车,提了一只土鸡来看黄纯海,表示真诚的感谢。
2014年6月,6个月大的邵阳市隆回县女婴小豆豆不慎从床上摔下,颅内出血,辗转几家医院均因孩子太小、没把握不敢施术。到了第3天,过了抢救的黄金72小时,小豆豆已经不吃东西,出现严重脱水、少尿、高钾血症,孩子的父母忧心如焚又绝望无助,后来,经在吉首市经商的孩子叔叔介绍,孩子父母联系上了黄纯海。
黄纯海认真仔细地看了半个小时的片子,决定为小豆豆施术。凌晨3时,黄纯海和他的团队在门诊室接到了从长沙连夜转送来的小豆豆。黄纯海带领团队先为小豆豆补液防脱水,用药止血。考虑到孩子小,开颅创伤大,黄纯海和团队精密地在小豆豆的头颅上打了一个1厘米的小洞,在显微镜下,将液化的血水抽出。此时,小豆豆颅内没再出血,经过后期综合治疗,一周后小豆豆慢慢恢复了健康,重现久违的笑容!
“神经外科手术非常复杂,在显微镜下,颅内的神经、血管错综复杂,相距仅几个毫米。我们做手术就像在钢琴的琴弦之中穿来穿去,必须大胆而心细,稍不注意,弄破血管、神经,患者轻则致残,重则死在手术台上。”黄纯海说。
今年4月,保靖县56岁的田香河(化名)女士忽然头痛得像要炸开一样,呕吐不止。家人带她慕名来到医院找到黄纯海。经过检查发现,田女士颅内左右各长了两个1厘米多的动脉瘤。在显微镜下黄纯海发现瘤子分别长在双侧颈内动脉边,血管分叉处,颜色绯红,突突地鼓出来,格外凶险。黄纯海带领他的专家团队运用显微镜技术,游离在众多的血管和神经之间,实施了两个动脉瘤的夹闭技术,成功地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之后,田香河恢复很好。
在采访当天,40多岁的患者龙志刚(化名)正好在该院复查,他非常高兴地来到黄纯海办公室,左右摆手,对他说:“黄医师,您看,我左手有力,也不抽筋了,您真是神医啊!”
原来,一直在外务工的龙志刚2013年开始,左手变得没有力,又不自觉地抽筋,不得不辞工看病。他来到广东中山一家医院就诊,医院说需要14万元左右;他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诊专家恰好是黄纯海的导师,建议他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找黄纯海。黄纯海接诊龙志刚后,通过诊断,发现龙志刚脑颅内右边运动中枢内长了一个肿瘤,所以左边没有力,也经常抽筋。最后,黄纯海和他的团队利用显微镜,将肿瘤放大,利用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间隙进行分离,切除肿瘤,仅花费2万余元。
(原载于2016.08.11《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