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不能让“医托”扰乱医疗秩序(来源:团结报)
2011-11-23 15:02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点击量: 2
吉首:不能让“医托”扰乱医疗秩序 | |
http://www.tjwang.net 时间:11-11-23 08:19:41 来源:团结网-团结报 | |
|
|
编辑同志: 近段时间以来,正值湘西州人民医院搬迁之际,一群“医托”在医院老区询问台、门诊部的门口和就诊大厅活动十分频繁,值得人们警惕。 前不久的一天,临中午下班前半小时,笔者观察到,在州人民医院(老区)二楼的询问台,趁工作人员处理相关事务的空隙,一位30来岁的妇女来到服务台,很自然地站在那里,冒充起工作人员来。 一位病人看见医院询问台有人,便问起这位“工作人员”。以下是“医托”们表演的“精彩一幕”。 病人:请问泌尿科怎么走? “工作人员”:“医生下班了。”(其实不是。) 病人着急地说:“那到哪里找医生?” “工作人员”:“我给您介绍一位王医生,他诊病很厉害,治好了很多人。他的诊所就在州电大附近,打个的士就到。” 病人将信将疑。 就在这时,又走来一位病人(假装的),问“工作人员”:“你是说王医生吗?他原来也是州人民医院的医生吧!听说他拿脉很准。” “工作人员”:“是的。王医生人很好,和善,医术又好,他的收费比州医院低得多。 病人仍在迟疑。 病人(假装)对那位病人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王医生我早就听说过,是一位很有名的医生。” 病人跟着去了。 病人(假装):“你是保靖的吧。” 病人:“是的。” 病人(假装):“太好了,我们是老乡。” …… 就这样,他们把在医院准备就诊的病人,带到他们事先联系好的诊所看病抓药,从中谋取利润,这就是医托。据笔者了解到,这些人其实是分工明确的一伙人,他们对医院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精通“业务”。 他们中有的人负责搭腔,套近乎,有的人负责观察周围情况。他们的目标锁定在看病心切的农村人和外地人身上。患者或家属看病心切又无所适从时,便是他们最好的下手良机;再加上几个帮手相互协助配合,患者自然容易就动了心,轻易落入了“医托”的骗局中。 笔者了解到,一名患者因为血脂高来医院看病,却被哄骗到诊所中,买了些中草药回家,准备煎药时发现,药已发霉。 “医托”为了高额的回扣是不择手段的。据统计,“医托”的提成高达30%~50%。 我们知道,“医托”是受到明令禁止和坚决打击的。他们频繁出入医院,为了自己一点小小的经济利益,昧着良心拿别人的健康当儿戏,不光让患者白白花钱,而且可能耽误病情,延误治疗。这种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行为,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信大家都看过赵丽蓉、巩汉林喜剧小品《打工奇遇》,里面有赵丽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那电视早就曝光了,卖布的有布托、卖袜子的有袜子托,卖鞋的有鞋托,我,就是那“饭托”!此话一出,引得台下哄堂大笑。哄堂大笑之余,我们不仅发现身边那些“托儿”无处不在,隐匿在各个行业。买房的有“房托”,看病的有“医托”,如今上网也流行了“网托”。 前段时间《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民营医院招聘在线医生,经记者深入调查,不过是招聘充当医院的“医托”。从大医院门口热情拉客的“红娘版”医托,到在线接待病人咨询的“网络版”医托,如今多重版本的“医托”,成为医疗体制的毒瘤,游走在法律体制的边缘。究竟是什么纵容“医托”这种灰色行业的发展,这个不仅是我们需要思索、也是相关部门值得深思的事情。 “医托”这个灰色的行业,很显然有着高额的利益诱惑,正是这种利益诱惑,促使一些人,特别是无业人士铤而走险。他们盘踞在各大医院,利用病人急于病愈又少花钱的心理,以与病人“套近乎,诉说假经历,用高价药行骗”的三部曲的方式,屡屡得手。“医托”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也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伤害。
其实,“医托”得以滋生的土壤,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医疗体制成为痼疾。目前,一般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而大医院又往往手续多、药费贵,这让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给了“医托”一个有机可乘的生存空间。所以,不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不铲除其生存土壤,“医托”现象就难以杜绝。 其次就是打击力度不够。尽管卫生部、公安部曾联合颁发了《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指出“医托”是违法活动,但根据规定,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仅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这样轻度的惩罚显然不能震慑那些为高额利润铤而走险的“医托”们。尽管这些年国家或地方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重拳出击,进行大规模“围剿”清查,并未能一网打尽,他们依然忽隐忽现地重现“江湖”。 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在作出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强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劝告患者理性对待病情,请珍惜健康,远离“医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