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风景这边更好看——端午节看边城龙舟竟渡有感

2019-06-13 14:19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暗 香 点击量: 46
 
风景这边更好看
——端午节看边城龙舟竟渡有感
 
(一)     
周礼(1)崩塌群雄现, 
诸侯(2)乱国点烽烟; 
合纵连横(3)竟手段,
荆楚忧国有屈原(4)。
最恨王候(5)拒忠谏, 
驱士充军汨罗(6)边;
可怜国破社稷倾(7),
舍身蹈江(8)祭河山。
  
(二) 
往事悠悠明忠奸,
忧国忧民当为先;
自古国艰多死侍,
正气留在天地间。
一曲《离骚》(9)诵千年,
路漫漫兮(10)乌雾散;
雨恋端午久成谚(11),
龙舟竞渡敬屈原。
       
(三)
日出东方五星现(12),
唤醒工农千千万(13);
崛起中华奠基业(14),
忠党爱国谱新篇(15)。
              不惧浮云遮望眼(16),
信步闲庭(17)自安然;
池中蛙(18)鸣为哪般?
风景这边(19)更好看!

      注释:(1)周礼:即周代的礼制。目的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内容,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其意义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2)诸侯:指春秋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
      (3)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于是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等。
      据(《战国策•秦策》三)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游说诸侯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4)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是楚国继吴起之后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大臣。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早在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就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5)王侯:这里指楚国国君楚怀王,出生于公元前374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间是公元前328年到公元前299年。公元前312年楚国与秦国在丹阳、蓝田两次爆发了两次大的战役,楚国败北,自此便一蹶不振。
      史载,秦相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作为秦国的使臣来到楚国,在秦韩战争处于胶着之际,为了拆解楚韩联盟来到楚国,以秦国归还楚国汉中土地为诱饵,说动了楚怀王放弃增援韩国的合纵策略而听任韩国失败。最终汉中寸土未得。及至秦昭王时,楚怀王仍幻想秦国归还汉中土地,竟然被秦国骗到秦国首都商量归还土地事宜,从此被扣在秦国,被逼割让楚国巫、黔中这些地方。楚王不答应,秦国便派兵出武关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占十五城,最终楚怀王客死秦国。
      (6)汨罗:即汨罗江,今泛指屈原因遭贵族排挤毁谤,先后被流放在汉北及沅湘流域 。
      (7)社稷倾:指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
      (8)江:即汨罗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9)《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全诗“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表达了屈原深深的爱国情怀。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出屈原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11)久成谚:端午节前后,少则几天,多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是阴雨绵绵,就是雷声隆隆、大雨滂沱。在民间,这被人们认为是“老天爷”在为屈原奏哀乐、鸣不平。所谓“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每逢端午节天总要下雨,人们认为这是上天为屈原跳江殉国而哭泣。
      (12)“五星”现: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对新疆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闾的尼雅古城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发现了国宝级文物多件,其中一件绣有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锦护膊色彩斑烂,保存之佳实属空前罕见。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织锦的图案总体采用山状云作骨架,沿织锦纬向连续铺展。自右边起依次有两鸟、独角兽和虎,并伴以铭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铭文旁还有两个圆点纹代表五星中的两星。
      1949年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将五星红旗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此国旗便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引领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地站了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好印证了几千年前古人的惊世预言。
      (13)引自毛泽东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4)“奠基业”:这里指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5)“忠党爱国谱新篇”:指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新阶段。
      (1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见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宋•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话。释义: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之相交,不在一时一地。国之相交,尤其要登高望远。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事实上,任何两国之间的交往,均应站在战略高度,而不要被眼前的一己私利蒙蔽双眼。
      (17)“信步闲庭”:借用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名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8)“池中蛙”:1959年毛泽东在一首《七律•读报有感》写到“反苏忆昔闹群蛙,喜看今日大反华。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神州岂此千般罪,赤县原藏万种邪。遍打全球侵略者,仅余此处一孤家。这里用来隐喻美国等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无端诋毁。
      (19)“风景这边更好看”:借用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名句: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和 《菩萨蛮•大柏地》一词中“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之名句。今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正在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与美国政治上不负责任的“退群”行为和贸易上的“霸凌”行为相比,中国更加支持国际开放和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6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第23届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中说的那样“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我们对中国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方案充满信心。因此,与西方世界相比,风景这边更好。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