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重装”上阵 砥砺前行——记湘西州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陈伟

2018-05-21 16:19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唐江雪 点击量: 11

      【编者按】道德是文明的精华,模范是群众的标杆。今年4月20日,我院召开州级文明标兵单位创建动员大会,为创建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创建氛围浓厚、效果良好。按照《湘西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做好第四届湘西自治州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州文明委〔2018〕3号)要求,经院党委、班子研究同意,现从临床一线推荐6位同志,并组织撰写推荐材料,参与全州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现将6篇推荐材料予以刊登,希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重装”上阵 砥砺前行
——记湘西州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陈伟
 
      “想当年,我也是一枚炙手可热的小鲜肉,现如今,我已成为不忍直视的中年油腻老大叔……”眼前这位朴实敦厚的汉子如此自嘲。当年那个在球场上挥汗如雨、飒爽英姿的小伙子哪儿去了?是什么抹平了他的八块腹肌?是什么升华了他的青葱岁月?原来加班最长肉,盒饭最长膘。
      陈伟,湖南凤凰县人,副主任医师。1999年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保靖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一路苦干实干。2007年通过公开招考,以优异成绩考进州人民医院,在心内一科一干又是11年,其中大把时间是以“铅衣人”形象存在,为州内的介入治疗领域拓荒开路,为家乡父老奉献青春芳华。
 
学而优则“医”
      从小就酷爱读书、勤于钻研的陈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人沉稳笃定、耐心细致,老师和家长建议他将来从事医生这一高尚的职业,这一期许也正合他本人的志向。
      优秀源自习惯。他常说,当一个好医生,基本功非常重要,学无止境,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在县医院工作不久就成为了主治医师,成为同事眼中的香饽饽、病人心中的好医生。
      在心内一科主任朱灿看来,陈伟是一位得意门生。谈到陈伟刚来州人民医院时,朱灿主任饶有兴味地笑着说:“因为长得白白净净,他当时给人的直觉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最初科里派他到其它科室参加会诊,他们都心里打鼓,担心这位从基层医院来的小医生能力不过关。”但陈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现如今,他已成为州人民医院被点名邀请急会诊的“陈大拿”。
      是什么助力他跨越式的成长?是他对理论和基本功的重视。坚实的基础知识使他的第一诊断与最终诊断高度吻合;使他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使他养成了缜密的临床思维。遇到问题随时查阅专业书籍、国际期刊,不时请上级医院知名教授授业解惑。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挤出时间撰写了4篇见解独到的医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刊物上。
      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他于2014年获得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担任湘西州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口气做了6台手术后!“当好内科医生,不光要技术好,还要有好身体,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诊疗。”陈伟微笑中流露出一丝疲惫。
      有的人认为医护人员“稳定”“高薪”,却不知手术医生的艰辛。陈伟从事的冠脉介入术劳动强度超出常人想象,每天都要穿着重达几十斤的铅衣在放射X线的血管造影机前工作。铅衣不透气,每次做完手术,浑身都会湿透。虽有铅衣保护,但四肢和头部等重要部位仍暴露在射线辐射下。长时间负重,长时间接触射线,很多医生肩颈劳损、腰椎变形、双下肢静脉曲张、免疫力下降、癌变几率增大。另外,射线辐射对生育也有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介入手术是以医者生命为代价换取患者健康的工种。
      心内科风险高,病人病情变化快,“时间就是生命”。心脏疾病的特殊性,让应聘者望而生畏,招人难,留人难,招三个能来一个都要谢天谢地,科室近来每年招人计划均未达成,科内介入手术仅有两名业务骨干,其中一名是石宏勋,另一名是陈伟。在主刀医生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州人民医院冠脉介入手术量仍然以强劲之势逐年攀升,从2011年搬迁前的年手术不足100例到2017年的1300例!其中去年仅急诊手术量就多达200多例!
      这骄人的成绩是业务骨干夜以继日连轴转,冒着猝死的生命危险取得的。也是通过钻劲、狠劲学来的。
 
一次回眸胜千金
      “咦,你今天这么早就来上班啦?”
      “我就没回去。”
      科室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对于陈伟说来,一天做10余台次常规手术和急诊手术并不是稀罕事。做手术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常常让人忘记时间的存在,一做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继续照常上班。
      工作再超负荷也不能滥竽充数,不能草率大意,质量安全是永远的底线。心内一科自2012年成科以来,无一起医疗事故。陈伟经治的门诊患者2万人次、住院患者7000多人次、主刀手术700余台次,病历质量一直保持优良,一切顺畅自如,几乎没有磕磕绊绊。
      工匠精神映照名医风范。精湛的医术使心内一科声名远播。陈伟谦虚地说:“我是苦瓜搭着苋菜红。” 
      2016年10月,来自贵州松桃的患者陈子强在心内一科,陈伟医生为他做了冠动脉支架手术,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就医体验。这些年,自称经陈子强介绍到陈伟手上看病的病人就有10来个,这些病友来到州人民医院指定心内一科的陈伟医生为其诊治。
      类似“回头客”还不少。“陈医生,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张常胜啊!”熟悉的面孔将记忆带回2007年。那是陈伟在保靖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最后一个月,当时医疗技术欠发达,61岁的张常胜心梗入院,经陈伟治疗后出院。2017年12月,张常胜胸痛难耐,几经打听,得知陈伟去了州人民医院,于是再度找来。这次,陈伟通过手术将张常胜闭合了十年的血管重新开通,术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家属十分感激。每次路过医院,都会电话联系,医患之间犹如亲戚朋友一般。
      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是对医者最高的褒奖。这种褒奖是他多年来“负重”前行的动力。
      在陈伟看来,手术成功只是复杂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病情会反复,还需要用药调节。他会把手机号码留给患者,方便患者病情变化时能及时与他沟通。经常在半夜接到患者来电,不管工作多累,他总是也耐心细致解答。有的人不理解,因为这不是他必须要做的事,但他泰然处之。
      他常常对下级医生说:“当一个好医生,责任心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把医生当作一份职业,这是对生命不尊重,对患者不负责!”
 
坚守于家门之外
      他自认为是好医生,但不是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妻子生产,他在做手术;孩子小学毕业,他在做手术;父母病重,他在做手术……
      在外人看来,儿子在医院工作应该是父母的定心丸。父亲患前列腺增生需做手术时,陈伟需要给患者做手术,他只匆匆看了要入手术室的父亲一眼就得离开,转身时瞥见了母亲无助的眼神,心中明了父母是多么需要他的陪伴,可是,患者更加需要他啊。
      一次,科室办公电话接到陈伟妻子的来电,电话那头是她气冲冲的询问声:“陈伟这几天都干什么去了?”经同事一番解释,才消除其中的误会。原来,陈伟连着三天做急诊手术、值二线班,每天深夜回到家,不敢惊动妻女,只好睡在沙发上,天还未亮又早早出门,以致连着几天同处一室都没能见上一面。
      陈伟最遗憾的是,女儿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好好地陪她成长,甚至印象中都没陪她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现在女儿正值青春期,他琢磨着要腾出时间来陪陪女儿,承担起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教育责任。全家人多么想一起出游,共享天伦,陈伟眼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周边散散心,哪怕是能安心地游玩一两天也好……但是,这种愿望终归只能想想而已。
      工作以来从未休过年假,平时节假日也总是被临时任务搅得七零八碎。严重的肩周炎需要学中医的妹妹天天给他针灸推拿,长时间做手术憋出了肛周脓肿……这些病,一旦得了往往只能缓解,几乎无法根治。妻子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劝他换个岗位。道理他懂,但他放不下。
      在他的印象中,家里饭菜的味道常常由熟悉变成新鲜。一年下来,过半的时间在医院,在医院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手术间,盒饭是最常见的伙食。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一个角度反映医生的现实社会功能,同时也说明了医生为了服务社会而挤占了家庭生活空间。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人,因为更多的人们离不开医生。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