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舒家塘
2017-08-25 14:53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田桂群 点击量: 7
虽到过很多著名的景点,但更喜欢去探寻哪些远离城市的美丽乡村,它们被自然的力量守护着,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保持着其乐融融的静谧,“舒家塘”便是这样一座僻静而有故事的小山村。
重重叠叠的大山,如同一座座巨大的屏障,守护着这座经历过百年风霜的静秘之地,让她不受外界尘世甛噪和喧嚣的纷扰。一路绕过许多大山,驱车来到村前。
走下车便可在村口看到一口百年古井,水井周围全是高大的古树,一棵200多年的银杏树和120多年青冈树特别引人注目。连着古井水流的下方是一片荷塘,虽然已错过荷花盛放的最佳观赏时机,但远眺过去,翠绿的荷叶连成一片,似乎也给黄土墙青灰瓦的古村落增添了勃勃生机。古树的树荫处坐着几个闲聊的老人,我上前与他们搭讪,一位八旬老人说,家谱中记载,本村人全系“杨”姓,是杨家将第36代传人,现在已到39代了。老人说“舒家塘”原名“书家塘”,因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五位举人,十六位秀才,而且村子的西南边一连几座荷塘成片,故而得此名。后因时代变迁,解放后有一个舒姓人带着工作队驻扎在本村,后来便慢慢地被改成了“舒家塘”。
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近看一支支荷叶如同一把把大伞,在阳光的照耀下随风飘摇,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荷叶上不停滚动;零散的莲蓬探着小脑袋;粉嫩的荷花更多人眼球。荷塘中的小金鱼快乐地嬉戏,时而安静地停游在莲叶间,时而顽皮地跃出水面。农家放养的鸭子,成群的在荷叶间无拘无束地穿游,不时会扑扇着翅膀,引起水花四溅。
沿着荷塘边的青石板路步行几步,便可看到路旁矗立着一对完好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光绪癸巳岁末恩科举人杨齐川立,一下子仿佛把人带到了明清时代。继续前行便到了进入村子的大门前,这是一座古人用青石块一层一层砌成的石门,青翠的藤蔓植物从石门上低垂下来,仿佛给斑驳的石头增添了一点活力。沿着石门而建的是一排石板堆砌的古城墙,石缝中布满了苔藓样植物。放眼望去,石门和石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虽没有了当年的完美身姿,但沧桑中仍然透出它的雄壮。
跨过村门,石门里面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石凿门栓,虽年岁已久,但也依然坚固如初。进入村中,抬头望去依稀可以看出村子百年前的样貌。蜿蜒的青石小路逐阶延伸向村子深处,民居为残存的清一色明清时代的古老石屋,屋基是铸刻整齐的大青石,墙体是黄土筑成的,屋檐有木质的雕刻。有些房梁还是禁不住岁月的洗礼和青苔的啃噬,遗留的只剩残檐断壁,可每一户的大门还是那样坚实,门厅上都有一块石刻的四字牌匾,全用繁体字刻着“坦荡常履”、“常由个中”、“出入世门”、“动出万全”、“模范修年”、“处善寻礼”等等。之前的村口的老人曾说过村中共有13块石碑,内涵各一,全是明清时代官府亲自所赐赠。我无从了解这些寓意深刻的石碑,单从字面了解,我想这些人家可能是家门有幸、家境殷实,或是治家有方、家风优良,当年这里肯定是个有名的书香之村,人杰地灵的地方。看着这些凝结了古人艺术和智慧结晶的残骸,心中不禁有一些伤感,但看到保存得十分完好的石匾时,多少也让人感到一点点慰藉。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迹,村中的居民已经易地搬迁,住进了政府统一建造在古村落旁的新房子。整座古村落还在修缮中,看上去让人感觉有些老旧和落后,但却是那样的静谧和安详。
夕阳西下,我们走出村子回头望去,舒家塘被披上了一道金色的光环。村口古树下手摇蒲扇闲谈的老人;嬉闹的孩童;摘莲蓬的少年;鸡鸭悠闲觅食;猪狗自在漫步;好一幅恬静的田园画卷!像这样静秘的古村已留存不多了,美丽的舒家塘,愿你永远保持一方净土,永远如此静谧!。

村口的荷塘

进村大门

村中民居

遗留的石牌匾

易地搬迁的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