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在步行中穿越——读《浪游之歌》

2016-04-06 11:32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龙建明 点击量: 12

 

      当大众医学关于养身的忠告泛滥成灾,微信世界宣扬有氧运动的“无所不能”时,作为行走哲学的信徒,我深感有必要强荐丽贝卡•索尔尼的《浪游之歌》。
      请不要把此书视为一个闲逛者的无聊之作。它绝不仅仅是作者的一场自我记录,虽然这位了不起的女行者也把女性的细腻偶尔投入到路边一条小蝮蛇的身上,但一草一木之类自然具像的东西绝非其浓墨所在。
      装帧暗淡、貌不起眼的著作,深具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的韵味,卢梭的行走也确实为本书带来了某种启发。就像所处的时代不一样,这本书极目辽阔的意境是卢梭所无法企及的。在行走中,作者把众多充满洞见的头颅列为路边的风景加以透视,并任其在风动中传出阵阵思想的铃音,让读者感悟到行走的深邃与浩大。
      《浪游之歌》的副标题是“走路的历史”。把走路的历史作为陈述对象,是“剑走偏锋”。作者在书中引用前贤的话,称走路的历史为“业余的历史”。
      从考古学家五花八门的论述中,作者把历史的焦点对准到数百万年前的猜想,在人类考古学、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等学科上稍事停留,而后就把“历史”触点放到行走的脚步之外,企图涉入人类行动与冥想的所有学科领域,热情地追踪史上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对于行走的理解,抽丝拨茧地呈现行走中的人与世界、人与自我、行走与身心互动的微妙时刻。作者深信,行走是人类最久远、最直抵自我内在的创造,它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思想活动的内在机制。作者探讨的是人类行走的意义,以及身体与灵魂在行走中的自然回归。
      自由是人类本能的向往。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诗人等名流款款走入书中,与我们在行走的“历史”路途中结伴而行、呢喃不已。作者精心呈现了卢梭、狄更斯、简•奥斯汀、雨果、柯勒律治、威廉•华兹华斯等大咖笔下关于行走的主题。其中,《简•爱》人物伊丽莎白寻机走出户外的情节,寄托时代女性对身体与精神自由的神往,让人不禁联想起古代深闺的束缚。如果作者对中国的武侠小说“行走江湖”的精神向往有多一点把握,那她在书中可能会有更好的发挥。
      作为一部旨在为人类行走树碑立传的著作,作者的野心跃然纸上。她在刻画历史维度的同时,也在努力去呈现的全球视野,要让“行走”跨越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书中,地理的跨度得到了恣意发挥,人类富有思想灵光的足迹汇聚笔端,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方元素,比如李白,比如西藏的朝圣者。
      当渲染行走对人类自身及其周遭世界的惊人改变力时,作者让那位名为“和平朝圣者”的无名女子走进我们的视线,她为和平的理想走到路上、死在路上,同时从宗教传说中例举摩西率众出埃及的故事。我很纳闷她没有专门例举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是借引文毫无深意地提了一下),也很遗憾她没有引用和阐发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深远寓意,从而失去了在书中一展人类行走和行走思想史上至为壮阔的图景。当她在述说2000多年秦始皇迷上登泰山,她也无缘理会一个失去双腿、名叫陈州的中国男子,凭籍双手九上泰山的励志行走。
      事件是历史的节点。作为重要的节点,本书收录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行走事件,从中我们足以感知“行为艺术”泛滥之前的原始魅力。《万里长城行》是西方人在中国土地上演绎的一出绝响。1988年(书中又写为1983年,似为讹误)3月30日至6月27日,来自南斯拉夫的女主角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来自东德的男主角乌雷,两人相约从万里长城的两端走向彼此,原准备相遇后结婚,但当他们历时3个月、经历了千难万险在中途相遇,相互拥抱之后,就分道扬镳了。为什么在苦苦的相向行走之后没有完成婚约,而是选择了交响乐般的戛然而止呢?聪明睿智的作者在此失语了,她仿佛在别人的行走中迷失了阐释的方向。如果她能对故事发生地的行走历史多作一番功课,对中国的“意境”美学传统多一层体悟,她就不会错过这貌似缺憾背后的美好。作者大可以从《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中管窥“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境界,尽管王子猷是以舟代步,但没有见到戴安道就掉转船头、打道回府了,更何况两个外国人来到伟大的长城,经历时空和波折,完全可以在心中遇见远胜于彼此的更大的美好,收获行走之余的更高的满足。当然,还可以借喻中国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抒发“相遇即是离别”的另一番行走寓意,人生路途中大多的相遇不是注定要渐行渐远吗?
      尽管从遥远而古老的东方眺望,略嫌作者的“脚力”不足,但仍然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把行走的历史精妙地再现,为我们最习以为常、最不经意的“行走”书写了心灵史诗般的意义。
      多年以前,我经历了一次疯狂的远足,而后爱上了行走。我多次地在清谈中表达过一种体验,即思想犹如来自于行走,在行走中的大脑随之摇荡,思维得到了意想不到了调理,意识在流动中实现创意的达成和思想的延展。我至今热衷于行走,因为深信路的远方还有思想的契机。所以,阅读本书如见初心,有一种犹如发自地壳的深深的触动。
      行走是天生的恩赐,不需要理由。不用担心和拒绝现代化,但不能舍弃天赋的能力。通过双脚与大地亲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孤独和寂寞中打开新的境界。就像本书所言,在行走中,你把自己交给了世界,然后世界把你还给自己。
      所以,走吧!不论我们相识与陌路,不论是结伴而行还是踽踽独行,念在天地那么大,生命那么美,干嘛不“秀”起来。
 
书名:浪游之歌
作者: (美)丽贝卡•索尔尼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走路的历史
原作名: Wanderlust: A History of Walking
译者: 刁筱华 
出版年: 2013-1
页数: 317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