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莲愈艳
2014-07-15 09:48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周俞林 点击量: 10
时光飞逝,又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嫩白、粉色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荷香浓郁,风情尽现。说到荷花,人们总不免把荷花与“出淤泥而不染”联系在一起。的确,荷花生长在污浊的淤泥之中,但她却坚守自己的原则,守住自己的洁白,以清新、靓丽、一尘不染的高洁姿容出现在人们面前,极富诗情画意。
古往今来,荷花引得许多文人墨客为她赋诗写文,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后,荷花便成了君子之花。荷花,在盛开的时候,可供任何人去满目驰骋,甚至去暑解倦;凋谢后,又不惜粉身碎骨,为人们提供莲子莲藕等。荷花的精神,一直都存在,时代需要像荷花那样的精神,我爱荷花,源于她的清纯高洁,源于她淡雅的清香,更源于她的美能绚烂漫长的一个夏季,给炎炎夏日带来丝丝清凉与幽香的气息。更或许,我对荷的爱,源于中学课本里,语文老师解读《爱莲说》讲的故事。周敦颐,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家。他清正廉明,人品正如他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周敦颐早年曾在江南西路转运使王逵手下为官。王逵行事任性,苛政暴敛,是出了名的酷吏,凡是他经手的案子,从来都是坚决重判。因他刚愎自用,残暴可恶,谁也不敢惹他,谁也不敢有不同意见。一次,他审一个案子,犯人没有犯死罪,王逵硬要将其定为死罪。当时周敦颐也参与了此案的审理,作为下级官员,他不畏强权,站出来极力与王逵理论、抗争。王逵不仅不听,还强令他起草判决书。周敦颐非常气愤,拂衣而去。还从未有人敢这样顶撞自己,王逵被周敦颐的气势所震慑,最后只好采纳他的意见,没有判那个犯人死刑。文如其人,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周敦颐对荷花的这一品行的赞美之情,也从中抒发了自己的人格理想,正如他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用笔在心,笔正则心正,心正则笔正。博古通今,学无止境。“出淤泥而不染”和“洁身自好”有相同的意思,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环境污染、龌龊黑暗,却能不随俗浮沉,不助纣为虐,不同流合污,不同恶相济,更显其品格之难能可贵。水清莲愈艳,品荷,品荷香馥郁,不仅要品她的姿容,品她的清纯、高洁,更要品赏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情操。陶渊明借赞美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菊花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品质。陆游借赞美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梅花傲视风霜的品质。周敦颐借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莲花高洁的情操。牡丹娇艳芙蓉美,秋菊傲霜梅立雪,自有世人爱。而我独爱荷。淡淡荷香润心田,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从莲花高洁的故事里,我咀嚼出了很多滋味,得到了很多启示,那就是有内在,自从容。落叶化作泥叶更茂,清廉生威廉益坚。荷花的气质,美丽高尚而不张扬。让我们向荷花学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嘴,保持廉洁的操守。花间流连,功名利禄全抛下,愿生命化作一朵莲花,谢了春红,又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