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协和精神”撞了一下腰——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进修学
2012-07-20 14:44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张 俊 点击量: 6
我是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一名医师,
2011年4月,我有幸到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一、乃至世界享有盛名的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和学习。经过与协和一年的接触,逐渐使我对“勤奋、奉献、严谨、求精”的协和精神有了理解和感悟,现将其整理出来,希望与大家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于
1921年,其前身是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协和脊柱外科中心以其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矫正在全国骨科界享有盛名,它创造性地提出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分型(PUMC分型),在国际骨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尊重每一份病例”是对协和骨科住院医生最好的诠释。踏入协和医院的第一天,我看到的是住院医师异常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认真做好自己所管患者病历书写工作的同时,必须知晓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阳性体征、相关检查阳性结果,及时做好影像学划片,得出初步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后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时还应做好术前谈话,处理病人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非常注重同患者沟通与术后功能康复,患者术后的第一次起床、行走、检查都有住院医生在旁。除了做好这些繁琐的临床工作外,协和住院医生还要经常查阅文献、书籍,了解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同时做好出院病人的资料总结,积极跟踪随访特殊疾病的转归。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协和骨科住院医师的敬业精神!也领悟到“尊重每一份病例”就是在写好病历的同时管理好患者。每天兢兢业业管理好自己的病患,逐渐积累临床经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天两次查房在协和是一种传统。我们都知道查房是医患双方沟通、增进了解的平台,通过查房使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变化、转归有准确的把握,从而制定更加具体、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当我们还在把这种查房理念当作制度强行执行的时候,协和人早已超出了这个范畴。在协和一天两次查房是上级教授传帮带的结果,不管协和教授多么有威望,你总能看到他下午带组查房的身影。年轻医师在不断磨练中把一天两次查房当成了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了传统:大家自觉、主动地去了解病情变化,深入分析检查结果,反复倾听患者感受和家属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制度与传统,被动与主动,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效果。
每位患者手术方案的确定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协和骨科不允许一言堂,任何治疗组的手术方案都要在大查房时共同讨论并做好记录。协和骨科大查房定在每周四上午,各治疗组停掉自己的手术,坐在一起,对术前病人提出手术的目的、利弊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相关补救措施;对术后病人的治疗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讨论中难免有激烈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但当他们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总能立即组成一个团队,各自分工协作:有的查阅文献,有的设计研究方案,有的做好病例随访,有的做询证医学统计。通过深入研究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外科手术对患者治疗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和人对于骨科手术方案的讨论体现了他们对患者的重视与尊重。
重视总结,协和人使自己不断提高。协和骨科设有独立的资料室,配备专人管理。对于出院病历,首先经过资料室做详细的记录、归类、总结,再转到病案室。通过对有限病例的总结与深入研究,协和人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学习者的我们,虽也有自己的总结方式,但相对于协和人的这种科学、规范的总结方式确实相形见拙,这个值得的我们深思。
乐于学习,教学相长。在协和既有医学院图书馆,也有私人赞助的图书馆,不管在什么时候,图书馆里总有众多伏案学习的人。协和骨科日常工作虽然繁忙,但他们每周四总会抽出时间来学习,即“周四晨读会”。晨读会其实就是一次小讲课,全体骨科医师参与,多由各组教授发言,演讲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既有骨科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也有相关文献的复习。大家可以踊跃发言和讨论,对于听者可以吸收海量信息,对于讨论者可以培养自己严谨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演讲者可以锻炼自己的演讲水平,可谓一举三得。协和的全院大会诊制度也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每天都会有全院大会诊的通知,地点是医院会议室,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大家讨论病情的过程也是大家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让我在协和进修的一年里知识水平和经验均大大提高。
骨科手术之精妙让我震撼!在协和进修,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对于骨科大夫,手术治疗技巧的学习更重要。协和脊柱中心在全国以脊柱矫形闻名,截骨为其特色。在手术室内你可以看到各种高、精、尖手术:常用的脊柱矫形技术包括转棒、撑开、加压、单椎去旋转、整体去旋转、悬臂梁技术;截骨术包括
SPO(经小关节截骨)、PSO(经椎弓根V型截骨)、蛋壳技术(PSO的改进型)、VCR(全脊柱切除截骨术)、Banti(SPO在非强柱下的应用);融合方式包括PLIF(经后路椎间融合)、TLIF(经后路椎间孔下椎间融合)、XLIF(经外侧椎间融合)、ALIF(经前路椎间融合);非融合方式包括颈、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路棘突撑开器固定、后路动态系统固定;减压方式包括颈椎后路单、双开门,颈椎前路椎间扩大减压,腰椎椎板扩大减压;微创手术包括Mini-Open(经微创通道下的椎间盘摘除术),Mini-Max(经皮椎弓根钉置入术);脊柱肿瘤的En-bloc术(脊柱整块切除术)。一位教授曾说:“我已将手术当成了一门艺术,总是不知满足,总在思考如何将手术做的更好、更快、更精。”协和人这种不知满足的创新、改进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协和进修同仁是我的良师益友。来协和进修的骨科同仁大多来自各省级医院,不少是当地医院的骨干、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与他们共同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与他们交流、讨论过程中我感受到每位进修老师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疾病治疗方法,同时也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见解。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我在专业知识领域和技术水平方面受益颇多。
回首自己在协和骨科学习的一年:有在细仔询问病史的时候,有在认真查体的时候,有在教授旁认真倾听教诲的时候,有在勿忙带病人加检查的时候,有在手术台上老老实实站一天的时候,有在翻阅书籍、文献的时候,有在解剖教研室专研人体标本的时候,有在周末时奔波各大医院与酒店的学术会场听课的时候……一幕幕都重现于脑海。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学习,使我掌握了脊柱外科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手术套路,更让我对脊柱外科有了新的认识:骨科可以更专业、操作可以更规范、思维可以更严谨。并按照协和“三基三严”的要求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经过努力的工作与学习,我被评为协和骨科全年唯一的一名优秀进修医生。一年的进修虽短,但协和人严谨、求精的治学精神和勤奋、奉献的工作作风会让我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