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心血管疾病诊断新途径 心脏磁共振开启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0-09-04 17:10 本文来源: 未知
     
      为进一步提升心脏磁共振(CMR)技术运用,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临床提供准确、高效的诊断依据,8月30日至31日,州人民医院磁共振室全面开展心脏四维心室功能分析的应用培训,此项技术的引进标志着我院CMR技术在四省边区处领先水平。

 
      据了解,磁共振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在软组织检查上具有优良的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通过多角度、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可应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随着我院西门子3.0T-SKYRA的投入使用,新业务及新技术逐步开展,弥散张量成像DTI、3D-ASL脑血流灌注成像、MRS磁共振波谱技术、血管成像技术(MRA)、水成像(MRCP)、全身弥散(DWI)、磁敏感成像(SWI)、BOLD实时脑功能成像以及3D高分辨神经系统解剖成像等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和好评。

 
      63岁的患者黄某因胸痛查因收住我院心内二科,应临床医生要求,于8月31日进行了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检查数据分析可判定:左室心肌运动弥漫性减弱,心肌散在延迟强化,初步诊断为心肌炎。拿到检查结果后,临床医生表示,心脏磁共振检查提供了精确数据量化评估,对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心脏磁共振(CMR)作为非侵入性影像学手段,除可提供类似于CTA血管成像解剖学特征外,其独有的优势还可提供包括水肿、铁负荷及弥散性心肌纤维化等多种详细的组织、功能学信息,心肌活性及灌注成像。CMR已成为评价心肌功能、量化心肌容积及检测心肌瘢痕的“金标准”,这种集形态、功能及细胞生物学检查为一体的无创性检查已经逐渐发展为心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心脏四维心室功能分析可获得更直观的数据,包括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的心脏容积分析,以及室壁的厚度、室壁厚度的变化、室壁运动、心肌质量的心肌分析。

 
      针对心脏磁共振检查扫描难度大、操作要求高,不同被检查者身体条件、心率等不同对图像质量、参数都有影响,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良好的磁共振参数及序列知识。磁共振室全员利用休息时间加强学习,刻苦专研新技术,力争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准确的医疗服务。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心血管疾病诊断新途径 心脏磁共振开启新篇章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