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神经内科一病区治愈一例脑血管大型动脉瘤

发布时间:2018-12-27 16:29 本文来源: 未知
 
      近日,神经内科一病区通过在血管内植入两枚lvis支架加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治愈了一例右侧颈内动脉大型动脉瘤,成功拆除了患者脑血管上的一枚“不定时炸弹”。
      患者龙某某,因为一年来反复出现右侧头痛,在外院就诊,检查提示右侧海绵窦区有圆形的“空泡样”病变,高度怀疑脑血管大动脉瘤,外院无法治疗,患者遂于2018年6月份来神经内科一病区就诊。
      神经内科大主任、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黄天清高度重视,组织全科讨论,认真分析后,考虑头痛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大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与家属仔细商议病情后,入院后次日就由田勇副主任和梁承财主治医生完成了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确定“空泡样”病变是右侧颈内动脉上的一个大动脉瘤(见图片1)。该动脉瘤大小有1.5公分,而生长该动脉瘤的血管大小只有0.5公分,动脉瘤大小竟然是血管大小的3倍,像一个吹胀了的“气球”。
 

 
      正是这样一个异常扩大的“气球”,随着动脉搏动,不断刺激脑膜的痛觉神经,导致患者反复头痛。更严重的是,若“气球”一旦在高压力的动脉血持续性冲击下“爆炸”,患者病情会急剧恶化,甚至有生命危险。
      脑血管大型动脉瘤发病率相对不高,但其治疗很有挑战性。以往开颅动脉搭桥或者闭塞有大动脉瘤的血管,因为创伤大,风险高,病人可能发生严重脑梗塞,早已经被弃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通过微创的神经介入治疗,在长有大动脉瘤的动脉内放置一个网眼很细密的血管支架(比如Pipeline支架或者Tubridge支架等),同时在动脉瘤内稀松填塞弹簧圈,达到隔绝汹涌的动脉血直接冲击动脉瘤,同时植入的密网支架起“脚手架”功能,可以让血管内皮细胞沿着支架网丝,重新生长,达到完全修复血管,治愈大动脉瘤的目的,即所谓的血流导向治疗。
      但该类密网支架,属于最新器械,价格昂贵,光一个密网支架要近十六万元,目前只能在北上广等地的大医院使用。患者是精准扶贫户,没有经济能力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治疗,坚决要求在我院治疗。
      黄天清主任再次组织全科室,尤其是手术组医生进行讨论分析后认为,根据国际上最新脑血管大动脉瘤治疗理念,神经内科一病区自2016年5月独立开展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已经独立栓塞了近200例动脉瘤,其中有不少是破裂复杂动脉瘤,没有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已经完全具备了技术能力处理该大型动脉瘤。唯一问题是,湘西地区无法使用tubridge等密网支架,但神经内科一病区的医生创造性的提出采用两个网眼稍稀疏的lvis支架内外套叠在一起,它们重叠的网眼紧密度可以媲美一个密网支架网眼的紧密程度,同样可以起到血流导向,治愈大动脉瘤的作用。
      但要将两个血管内支架套叠在一起,介入手术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对术者的要求极高。凭借着良好的技术和勇于担当的决心。经过神经内科一病区黄天清主任和手术组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和精心准备,造影后三天,由病区副主任田勇主刀、主治医师梁承财做为一助,在DSA机透视下,通过股动脉穿刺的动脉鞘,将支架导管越过巨大的瘤腔,到达远端血管。同时将另一根弹簧圈导管放入动脉瘤内,小心填入弹簧圈,并通过支架微导管将一枚LVIS支架放置海绵窦段血管内,完全覆盖动脉瘤开口,然后将支架导管从已经释放的支架里面穿过,并再次通过已经越过动脉瘤的支架导管,将另一枚lvis套叠放在先前打开的支架里面(见图片2)。
 

 
      手术过程听起来很简单,所有上述操作,都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的一个小口,将治疗的导管从血管内“翻山越岭”到达患者头部半公分粗细的脑血管内完成,真的比绣花还要精细。如果支架导管不能顺利从先前打开的支架里面通过,手术就会失败,真的是好比钢丝上跳舞,一不小心就会失败。但田勇主刀和梁承财一助,任凭借娴熟的介入操作技术,顺利完成手术,连带麻醉和苏醒,整个手术全程不到三个小时就完成。从手术结束时造影结果可看见(见图片3),动脉血进入动脉瘤里面的速度明显减慢,而且持续待在在动脉瘤瘤里面,说明重叠的支架和填入的弹簧圈,已经发挥“拦河大坝”作用,使进入动脉瘤里面的血流不再是奔流而下的大江大河之水,而是变成了没有冲击力的死潭水,对动脉瘤的冲击作用大大降低,为动脉瘤开口处残缺的血管壁修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术后患者清醒,头痛明显好转,没有肢体无力等并发症。
 

 
      2018年12月上旬,患者按计划在神经内科一病区完成脑血管造影复查,复查的结果令人振奋。造影可以看见,造影剂完全没有进入大动脉瘤里面,说明动脉瘤开口的血管壁完全修复(见图片4)。  
 

 
      对于造影治愈或者稳定的病人,按着国际上最先进的方法,可以采用每年复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观察动脉瘤及动脉瘤附近血管壁的变化。
      神经内科一病区医生紧跟国际最新理念,在完成脑血管造影复查后,就与磁共振室沟通协商,很快为患者完成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以做为基础片,用作对比观察大动脉瘤今后的变化。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也可以看见,没有血流进入动脉瘤里面,再次证明大动脉瘤已经愈合了(见图片5)。
 

 
      神经介入治疗,就是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将各种特殊导管、器材,送到脑血管病变部位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患者唯一的伤口就是大腿根部的小穿刺点,具有微创,病人痛苦小,同时有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属于新兴技术。神经内科一病区在院领导支持以及科主任黄天清的带领下,在病区副主任田勇梁承财等一批神经内科医生共同努力下,凭借抓铁有痕的干劲,已经成熟开展颅内各种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多年,包括破裂或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脑血管畸形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开通、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自发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内科一病区的神经介入治疗的病例复杂程度和并发症的低发生率,已经在湖南省内处于先进水平。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一边脚手无力,讲话不清楚或者不能讲话),可以做到入院一小时内启动静脉溶栓,入院一个半小时启动血管内治疗开通血管,使闭塞脑血管重新恢复血流,大大降低了这类病人残死率。对于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有时有意识不清楚),同样能够做到急诊动脉瘤栓塞,使破裂动脉瘤病人不过夜,大大降低患者动脉瘤再破裂重残甚至死亡的风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神经内科一病区治愈一例脑血管大型动脉瘤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