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成功开展3D技术引导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
发布时间:2018-12-27 09:31
本文来源: 未知
分享到:
数字革命!急性卒中不可怕 3D技术显奇效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成功开展3D技术引导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
12月10日清晨,神经外科二病区一位脑出血病患的陪护家属突发意识不清倒在病房内。值班医护人员迅速启动卒中绿色通道,马上安置病人并完善相关检查。CT提示该患者为急性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血肿形成,且血肿量大有急诊手术指征。但家属告知患者既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这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风险。做手术可能会出问题,不做手术病人则可能死亡,怎么办?这确实让人左右为难。
通过和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家属非常理解,强烈要求在我院积极手术治疗。面对病患家属渴求的眼神,病区主任朱英杰带领的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迎难而上,积极完善术前准备,通过术前缜密的讨论,决定采取对病患创伤最小打击最少的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式,并利用3D成像技术精准定位指导穿刺。
术前CT影像
神经外科王钊医师利用3D软件对患者的CT进行了脑出血模型重建,并进行模拟穿刺,通过在电脑上反复模拟演练,选择避开重要脑组织结构和血管、对病患脑组织损伤最小的通道。
术前颅内血肿模型重建
术前颅内血肿模型重建
术前电脑模拟手术穿刺
术中田志副主任医师和熊柏然医师利用血肿模型和模拟通道通过手机APP软件在患者头部体表进行投映精准定位,软通道穿刺一次到位,可见到暗红色不凝血性液体自行流出。
术中精准定位
术中一次穿刺成功
术后复查CT显示穿刺引流管位置良好。通过三天的引流血肿,再次复查CT显示颅内血肿已大部分清除,患者术前受压的脑组织也基本回位,病人的意识状态也比术前明显好转。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正积极康复治疗中。
术后复查CT结果
3D技术作为全新的数字医疗技术,无异于让医生拥有了一双“透视眼”,患者的脑血管、神经、骨性标志如同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一般,以3D影像的形式1:1重叠在患者头部,让患者颅内的血肿大小位置在医生眼中“清晰可见”。神经外科手术对病灶的精准定位十分重要,有了3D技术,可以增加手术的精准度、保护重要脑组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在黄纯海副院长以及朱英杰病区主任的带领下,业务水平稳步拓展,利用神经显微操作技术,能成熟开展颅内各种血管病的开颅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自发性脑出血、脑干出血、烟雾病等。同时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严重脑梗塞的发生,为湘西州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