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一病区成功实施一例脑卒中桥接治疗
发布时间:2018-05-04 10:07
本文来源: 未知
分享到:
绿色通道显神威 桥接治疗获奇效
神经内科一病区成功实施一例脑卒中桥接治疗
4月20日清晨6时许,湖南永顺县芙蓉镇26岁的孔XX像往常一样醒来,和朋友发着微信,准备约着一起去学车。然而6:30左右,患者左侧肢体却突然无法动弹,不能爬起,并出现了言语含糊,口角歪斜。家属及时发现,立即送入我院,到达急诊科的时间是8:20左右,急诊科医生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刘红勇医生立即前往会诊,完善急诊颅脑CT未见出血,考虑急性缺血性卒中,就是大家熟悉的脑梗死。
患者到达神经内科一病区重症监护室后,黄天清主任医师、梁承财主治医师、杨纭缤主治医师、刘红勇住院医师等立即会诊讨论,认为患者发病3小时左右,处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指针明确,未发现明显溶栓禁忌症,考虑隐源性大血管性脑梗塞。黄天清主任当机立断,建议马上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立即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同意采取最好的方法诊治。9:20患者开始静脉溶栓,整个过程,全程有医护人员动态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牙龈出血等,动态观察患者症状有无缓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开始静脉溶栓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缓解及加重,黄天清主任、梁承财主治医师再次商量,为减少患者致死、致残可能,患者应该采取桥接治疗,即静脉溶栓后,动脉内取栓治疗。然而,摆在医生面前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此时正是介入室最繁忙的时候,心内介入、外周介入均在紧张开展工作,有无手术台是首要问题,需要紧急协调;第二,术者田勇副主任医师此时正为吉首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生上课做准备,需要调整老师、调整课时?第三,患者取栓存在风险,比如取栓不成功、再灌注损伤、脑出血等,家属能否承受?第四,患者为青年急性脑卒中,病因不明,有无再发风险?有无特殊致死性病因如主动脉夹层?时间紧迫,黄天清主任指示:患者极其年轻,需尽力抢救,减少致死、致残风险。梁承财主治医师负责联系介入手术室、与患者家属沟通,黄天清主任替代田勇副主任医师去为吉首大学学生上课,田勇、梁承财两位医师立即准备手术。患者费用短时间无法凑齐,先抢救患者,后缴费。所有的手术利弊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后,患者家属当机表示,遵照医生的安排,尽力抢救患者。
9:50,患者进入介入室,消毒、铺单,股动脉穿刺,一切紧张有序、按部就班进行。田勇副主任医师、梁承财主治医师手中熟练操作导丝、导管,导管到位后,立即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立即予以支架置入,动脉内取栓,取出大量红色血栓,11:10患者闭塞血管开通,前向血流恢复。再次查看患者,原本没有肌肉收缩、一点不能动弹的左侧肢体已经能够高高抬起。言语流畅,神志恢复清醒,口角歪斜消失,患者病情神奇逆转,手术室一阵欢呼。20分钟后,再次脑血管造影,患者血管通畅,手术结束。当黄天清主任讲完课的时候,立即电话询问患者情况,当得知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的时候,黄主任连说“那就好!那就好!那就好!”悬在医护人员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下。
该患者8:20进入急诊科,11:10开通闭塞血管,血流恢复,症状缓解,近三个小时时间,患者经历了急诊科、CT室、神内一区重症监护室、介入室,各科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紧急救助,终于云开见日,成功挽救了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一位28岁男人的妻子、四位老人的女儿,也可以说,挽救了一个危难中的家庭。紧张、焦虑、疲惫在患者举起的双手中、家属的感激中烟消云散。患者是不幸的,年纪轻轻,陷于脑血管的危急之中;患者又是幸运的,她有开明的家属,遇到了积极努力、勇于担当的医护人员,运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愈后。
由于患者及家属时间观念、医疗技术受限、医护人员急诊救治理念、湘西州落后的交通条件等限制,以往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致死、致残率颇高。如今,我院神经内科已经掌握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动脉内溶栓、动脉取栓、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等先进技术,救治水平大幅度提高。
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强力领导下,各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急诊绿色通道顺利运行,救治了很多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重患者,得到了省卫计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为湘西地区脑血管病的救治,写下了恢宏的篇章。
防治脑卒中,我们在路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