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主要业务简介:
CT室成立于1993年,是医院放射中心的影像诊断科室之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 人,高 级 职称 5 名、中级职称 7名、初级职称 9 名。拥有全球最尖端的影像设备西门子 CT 机三台:西门子超高端双源 FORCE、SOMATOMDefinition AS+ 128 层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AS 40 层螺旋 CT 、图像后处理平台和 PACS 系统。
主要开展的业务项目有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四肢关节、脊柱等各部位 CT 平扫、螺旋 CT 扫描;全身各部位增强 CT 扫描;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成像(CTA);高分辨率 CT 扫描(HRCT);CT 三维重建,可全方位直观显示病变解剖部位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早期肺癌低剂量普查体检;儿童专用低剂量扫描;CT 冠状动脉造影等。
CT室目前开展的检查项目:
01、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四肢关节、脊柱等各部位CT平扫、螺旋CT扫描
02、全身各部位增强CT扫描
03、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成像(CTA)
04、高分辨率CT扫描(HRCT)
05、CT三维重建,可全方位直观显示病变解剖部位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06、肺低剂量普查体检
07、儿童专用低剂量扫描,使儿童受照剂量降至最低
08、CT冠状动脉造影
09、支气管仿真内镜
10、全身血管成像 CT脑 肝 心脏等部位的灌注检查
11、CT椎管造影
12、全身骨骼及空腔脏器的三维成像和仿真内窥镜检查
13、小肠MDCT 检查
14、CT引导下病变的穿刺活检和病人治疗及放疗病变的定位
科室特色、专长业务介绍:
一、CT增强扫描 反映被检查器官或者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多数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双筒高压注射器:用于螺旋CT快速容积扫描,提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动静脉实相中完成独立的容积扫描,使实相容积扫描成为可能。其种类有:CT单实相增强扫描、CT多时相增强扫描、CT动态增强扫描。
二、CT骨三维成像 螺旋CT图像是基于三维容积数据基础上的二维或三维图像,CT骨三维影像是将三维数据进行特殊的重建,只显示三维骨结构,去除皮肤,肌肉,血管及内脏结构,因而特适合于发现肋骨,盆骨,股骨,颅骨,脊骨等部位的复杂性和隐匿性骨折,对了解骨肿瘤,骨病,骨髓炎的病变范围,病变累积程度和临床分期有重要帮助。
三、CT血管造影:从静脉注射造影剂,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冠状动脉CTA造影,可以清楚的显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且可对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价,还可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或搭桥术后的评价,另可对心瓣膜病、先心病、心肌病、心脏肿瘤等进行诊断。脑血管CTA造影,可发现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颅内血管性病变,胸腹动脉CTA造影、可发现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肾血管病变等,四肢血管CTA造影等。
四、CT三联检查 诊断急性胸痛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是除脑卒中之外非外伤性急症的主要原因,致死率很高。由于三者均有急性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外周血酶学改变,但治疗方法不同,早期准确作出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采用排螺旋CT、美国产EZ EM高压注射器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进行“胸痛三联”扫描,短于一分钟的扫描即可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肺动脉、主动脉和冠脉的优质图像,以鉴别冠心病、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支持。
五、CT灌注成像 该技术可真实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脑中风、脑肿瘤及其他疾病,能从整体上评估器官微血管灌注的变化,从而达到对实质脏器及其疾病的全面分析诊断。
六、CT仿真内窥镜技术 在得到常规断面图像结果同时,获得近似于内窥镜检查的管腔内部结构信息,适用于副鼻窦、气管支气管、胃肠道及血管等管腔结构的显示。
七、CT引导下病变的穿刺活检和病人治疗及放疗病变的定位病。
人才队伍介绍:
李方志 CT室主任,主任医师。擅长CT各种疑难疾病的影像检查和诊断。率先在自治州开展“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已成功完成数百例适应症病人的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在省级以上会议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三维CTA研究椎动脉与寰枢关节的相互关系》获厦门市科技基金项目(3502z 20064008)、《三维CT影像资料测量国人心尖区心肌变薄的解剖学验证》获厦门市医学卫生科研基金项目(WSK0622)。
邓 宏 主任医师,从事放射诊断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湘雅医院、解放军301总医院等进修深造。擅长胸腹部的放射诊断及CT引导下各部位的介入工作。
龙 辉 副主任医师,擅长胸腹部影像尤其是呼吸系统影像诊断,特别擅长对磨玻璃结节以及早期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 任 李方志
副主任 邓 宏、龙 辉